市場下沉、競爭加劇: “一網統管”市場分析報告正式發布
北京 2023年5月8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hg04.com/article/202305/446302.htm錯綜復雜的治理需求給城市管理者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傳統的城市治理模式存在著管理手段落后、權責不清、管理混亂等問題。當城市治理的維度越來越寬、領域越來越廣,群眾期盼越來越高、訴求越來越多元,無法通過原有的治理模式解決數字時代的城市管理新挑戰、新問題。這就迫切需要一個創新的管理模式,能夠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業務的高效協同。因此,“一網統管”成為了當下數字政府的重點工作。
近日,IDC發布了《中國“一網統管”市場分析,2023》報告,對中國“一網統管”建設現狀、建設需求、建設挑戰、建設關鍵要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并對當前中國“一網統管”市場驅動因素、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分析。通過本次研究發現“一網統管”主要的市場變化有兩方面:一是,建設項目的逐步深化,出現了很多二期三期項目,建設的重點也由“從無到有”邁向了“從有到好”,重點關注如何使“一網統管”真正賦能城市治理;二是,市場逐步下沉,頭部地市的統管項目逐漸成熟,區縣級的下沉市場開始發力,多地均在積極推動縣域智慧化的建設工作。
“一網統管”未來發展趨勢
綜合考慮政策導向、治理實踐等因素可以看出,“一網統管”將成為各地政府“十四五”期間推進城市治理工作的“主旋律”,并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流程轉化再造
“一網統管”在實際落地過程中,需處理好跨層級、跨部門業務關系。信息流、業務流的流轉和流程再造是“一網統管”成功的關鍵。
場景化驅動力
隨著“一網統管”建設逐步深入,需要進一步深入開展“一網統管”業務場景建設,圍繞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等痛點難點問題和城市管理過程中的剛性高頻問題,豐富“一網統管”場景,真正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實際痛點難點問題。
多網格融合
“一網統管”業務發展將進一步加強以一張網格為基礎的業務融合能力,統籌規劃,打破條塊分割,充分整合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社會治安、城管綜合執法等城市服務管理現有人員力量、信息系統、服務熱線、視頻監控、數據資源等,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基于多網融合真正在網格層面實現城市多部門多網格的打通。
雙網融合
“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的雙網融合,面向全市域范圍,以“政府辦公一網協同”來帶動“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雙網”融合,實現政府與居民對于城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以及治理和服務的無縫銜接。
技術賦能業務
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被更好地應用到“一網統管”的各類場景中。各地在“一網統管”的建設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算法模型、智能組件去實現智能化,如預測預警、多維分析、智能推送等。未來,可將大量已沉淀的智能組件、模型進行綜合集成,并在開發無感監測、機器視覺、語義理解、語音識別等各類智能化組件上持續發力,加速形成一套知識庫、算法庫、模型庫、規則庫和工具庫,進一步提高數據平臺的分析、思考、學習等智慧化能力。
“一網統管”市場主要技術供應商概況
從當前市場來看,“一網統管”主要的參與廠商分為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核心技術供應商。其中以百度、華為、京東云、騰訊云、浪潮軟件、軟通智慧、新華三、中國電子云為代表,提供“一網統管”整體解決方案;以數夢工場、商湯科技、維智科技為代表,提供包括AI和大數據的核心技術。
● 關注城市運行指標體系: “一網統管”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設計規范的提出,是為了統一和規范相關單位在開展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設計時的相關要求,明確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設計的概念范疇、實現過程,指導相關單位開展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設計工作進一步研究。
● 加快核心技術應用:圍繞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推進業務的創新,提升“一網統管”的智能業務能力?;跀底謱\生、視覺分析、OCR、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計算、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為“一網統管”業務提供智能支撐。將業務和技術深度結合,進一步模擬、延伸、擴展相關數據和知識的價值,豐富“一網統管”的業務分析模型。
● 豐富“一網統管”業務場景:聚焦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市民群眾迫切的需求和問題,通過自研+生態的方式,完善“一網統管”城市治理業務場景,通過新技術與垂直行業的業務場景的需求進行融合適配,創新應用場景。
● 探索雙網融合:從數字政府業務的全局性出發,探索“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的雙網融合。實現“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的雙向賦能,挖掘隱藏的數據價值,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運行體系。

IDC中國政府行業與智慧城市研究組研究經理金子惠表示,城市治理正在經歷從數字化、網絡化到智能化的發展歷程,而 “一網統管” 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城市治理進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在 “一網統管” 建設中,需要技術和管理體制的雙輪驅動,才能更好地推動 “一網統管” 建設。建設過程中應該關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業務場景的融合;業務維度探索基層治理、雙網融合以及城市運行指標體系的構建;商業模式上可以探索政府通過平臺公司間接和技術供應商發生商務關系的模式,同時需要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酌情選擇合理方式。
評論